
昨天,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之一是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去年我国已经取得十九连丰,粮食产量连续八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政府工作报告今年再次提出“1.3万亿斤以上”这个目标,意味着将冲刺“二十连丰”这个目标。
粮食产量
【报告摘录】
稳定粮食生产和推进乡村振兴。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抓好油料生产,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今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每一次丰收都特别来之不易”
我国粮食产量在2015年登上1.3万亿斤门槛,2022年达到1.37万亿斤,其中,作为口粮的小麦、稻谷等,自给率超过98%。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小麦产业专家团团长、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刘录祥表示,“粮食的连续稳产丰产,为确保我国口粮绝对安全、谷物基本自给的战略目标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但也要看到,每一次的丰收,都特别来之不易,尤其是2021-2022年度,夏粮生产中1.1亿亩冬小麦晚播,秋粮生产中南方遭遇六十年不遇的旱情……在众多不确定风险影响下,我们依然取得了丰收,背后是政策、科技等全方位的支持。”
刘录祥说,“藏粮于技,科技为粮食生产插上了翅膀。在未来,持续不断的科技攻关,对未来的粮食生产依然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如种业翻身仗、卡脖子问题攻关、机械化率的提升等,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特别提出,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要从67%提升到73%。”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我国耕地有限,培育高产优质的种子尤其重要。如小麦,过去10年中,由于多个重大品种的推广,小麦单产由2011年的322.55公斤/亩增至2022年的390.4公斤/亩。”刘录祥说,“耕地方面,我国实施了多项耕地保育政策和措施,如黑土地保护、南方红黄壤改良、盐碱地改良利用等。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又一次提出,要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了明确的目标,新建4.55亿亩高标准农田。高标准农田是旱能浇、涝能排的良田,也是未来稳产丰产的重要基础。”
农民增收
【报告摘录】
完善农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加强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等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
“拿出硬措施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目前,农民的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是组成农民收入的四个部分,新京报记者梳理发现,这也将是今年我国助力农民增收的四个入手点。
“但是要看到,当前农民收入增速有所放缓,增收动能有所减弱,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要拿出长短结合、务实管用的硬措施,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吴宏耀表示。
他以2022年农民收入结构入手,首先提到的是稳定就业。据悉,2022年,工资性收入占农民收入的41.96%,这是农民增收贡献的大头。在经营增效提升方面,家庭经营净收入占农民收入的34.63%,其中六成多来自农业经营收入,吴宏耀说,我国深入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带动小农户合作经营,共同增收。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行动,通过提供代耕代种、代管代收、全程托管等社会化服务,带动小农户实现节本增效、提质增效、营销增效。同时,吴宏耀还提到,财产净收入占农民收入的2.53%,还有很大潜力和空间可以挖掘。这一部分的重点是继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创造条件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让农民更多分享改革红利。
此外,吴宏耀还提及了转移性收入,他介绍,转移净收入占农民收入的20.88%,是农民特别是脱贫人口、农村低收入人口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记者获悉,这将是我国今年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的入手点之一,而转移性收入也与国家的惠农政策息息相关。
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曹晶瑞 田杰雄
原标题:江苏常州向老幼困难群体发放防疫物资,含退烧药、抗原试剂等 据“常州发布”消息,12月8日起,常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开始向全市“一老一幼”和困难群体等重点人群免费发放“健康爱心包”...
中国诗歌网 “感恩奋进新征程,同心筑梦向未来。”在贵州习酒7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习酒香飘世界,从酱香白酒核心产区赤水河谷出发,一路芬芳流淌,远渡关山重楼,跨越万里重洋,成为全球中华同...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党的二十大后党中央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今年经济工作,深入分析了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系统部署了2023年经济工作。中央财办...
e公司讯,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加强重点商品保供稳价措施,保障群众生活需求。...
距离2022年结束仅剩不到10个交易日,但今年的公募冠军人选似乎已经毫无悬念。自开年以来,万家基金副总经理、投资总监黄海管理的三只基金业绩便一直遥遥领先。截至12月16日,黄海管理的万家宏观择时多...
北银理财董事长步艳红在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2022年会上表示,理财产品在整个资管行业的AUM规模中,中长期以来占比是最高的,也是居民最普及的配置的资管产品。今年11月份以来,债市大跌,债券类的...